玫瑰少年

(大葉性平文字第0990002號)

  如果,當自己家裡的兒子告訴父母:「我將來長大要變成女生,並且嫁給男生。」這對許多抱持傳統異性戀想法的父母而言,無疑是在他們胸口上重重地敲了一擊。電影《玫瑰少年》刻劃了一個七歲小男孩律多(Georges Du Fresne飾)擁有如此想法,也很努力實踐在其生活中。但無奈的是他所處的家庭、學校、社區,並不包容與接納律多穿女裝、行為舉止像女生的他。

  一如律多所理解的,他相信上帝忘了給他X,而是給了Y,所以他認為自己是科學上的錯誤。這樣的想法,看在眾人眼裏,感覺幼稚與不成熟。惟獨律多的外婆卻不如此想,她用較為開放的眼光看待律多要當女孩的夢想,沒有嗤之以鼻的態度,單純就是接納與尊重。

  我們的社會要接納與尊重跟自己不同的人,有時真的很難。譬如小男生特別愛蒐集芭比娃娃,但他不敢邀男同學到他家玩。原因很簡單,多數男生一到他家看到芭比娃娃的蒐藏品,常常會捧腹大笑。因此,他只邀女生到他家玩,可免去一番嘲笑與戲弄。而他的父母很擔心自己的兒子是個同性戀,試圖以信仰的力量來矯正他的想法。

  在另一個例子為,父親得知孩子有同性戀的傾向,往往以打罵來矯正其同性戀傾向,因為這兒子是家中獨子,有傳遞香火的重責大任。當打罵過了頭,這孩子離家出走,最後流浪街頭由社福機構收容與照顧。對照電影與現實人生,所謂的性別平等,並未真正穿透社會的每個角落,不免有時會讓人心生感嘆。

  男男、女女的另種選項,似乎總得不到學校與社區的青睞。律多內心甚為苦悶,遭人排擠兼被揍,直到他將自己關在冰庫中,才能稍稍減輕父母對他的矯正行為。但當人們以負向標籤「人妖」貼在男孩愛男孩的行為時,皮耶與漢娜仍難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桎梏。畢竟,排擠非我族類的最強大武器,仍是訴諸傳統想法,以言語標籤化其個人信念與行為。

 

【無條件的愛】

  當父母對孩子的愛,僅餘下「矯正」的念頭時,加上學校高層收到家長聯名的請願書,也不得不施壓給皮耶與漢娜,於是愛就變了調。律多只希望父母不管他的性傾向為何,都能以父母對孩子單純的愛來愛他,不帶任何條件。這個願望,一直到律多搬家才有轉機。

  而律多的班導師,也曾一度要跟學生們傳遞包容多元文化與價值觀,但卻時機已晚。往往,主其政者忽略了該拿捏的分寸。就像前教育部主祕,以官員之姿大談小孬孬與同性戀,反倒引起軒然大波,重挫性別平等該有的精神。性別平等不只是存於口號與政策,更該是落實於日常生活中。

  愛一個人該是無條件的,當我們帶著既有的框架去愛人,偏見難免就成形。以律多的父母親而言,歷經遭人歧視、失業風波、搬家等事件後,方能漸漸體會愛不需要帶著有色的眼鏡,否則給人壓力,也給自己壓力。

回到我自己的身上來看,望著自己的女兒從出生到滿週歲。原先我也信誓旦旦對她付出無條件的愛,可是當她為了吸媽媽的奶而夜晚哭鬧不休時,睡眠備受干擾的我,耐性早已蕩然無存,惡毒的想法與行為在腦海裡不斷盤旋、交織。所謂無條件的愛,不僅破功,更是自打嘴巴。對應電影裏的父母,我相信他們曾用無條件的愛來愛律多,只是父母總對子女有所期待。我自己衷心盼望,當有一天我女兒告訴我,她所愛的人是同性別時,我能一秉無條件的愛繼續愛她,沒有任何動搖!



資料來源:

May God Bless You! 丁介陶 Jia-Tau, George, Ding
聯絡資訊】 ※電話:0935-300-280  ※電郵:djiatau@gmail.com
【部落格/My Blog】
 ※【George 的心靈冒險】明日報台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djiat
※【George隨想筆記】網誌http://blog.udn.com/djiat 

  ※【George的心靈冒險】電子報http://mychannel.pchome.com.tw/channels/d/j/djiat/

↑TOP↑